2020-12-28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28日11时讯(文/张昊)12月26日至27日,由北碚区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北碚区作家协会、上游新闻悦读频道举办的“体验交通变迁,畅行自在北碚”采风创作活动在北碚举行。
重庆市作家协会荣誉副主席、重庆新诗学会会长、鲁迅文学奖得主傅天琳,重庆市作协荣誉副主席、原党组书记王明凯,重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师出版社副社长、北碚区作家协会主席蒋登科,上游新闻悦读频道主编、重庆晚报文艺副刊部主任胡万俊,上游新闻悦读频道主管、重庆晚报文艺副刊部主任助理陈广庆,以及周厚勇、谭朝春、万启福、郑劲松、雨馨、程华、糜建国、梦桐疏影、谭萍、吴丹、龚会、于爱全、李君、张昊等作家参加了本次采风创作活动。参加采风的作家到黛湖、澄江渡口、草街航电枢纽、观音峡八桥叠翠、三胜渡口、绕城高速、渝广高速、静观既白、西山环线、S108观景台、柳荫镇东升村等地进行了实地体验,深入了解了北碚的交通发展变迁,感受了北碚近年来的交通建设成就,积累了创作素材。
参加采风的作家为北碚交通的发展和变化感到欣喜,更感慨交通变迁为北碚城市建设、乡村振兴所提供的助力和支撑。
傅天琳算是“老北碚”了,她时常往返北碚,对北碚的交通发展体验深刻,她说:“和过去相比,现在北碚的交通太方便了。这里有各种便捷的交通方式、不同类型的道路,不但可以方便地到达都市核心区域,而且可以便捷地通往乡村的任何地方。”王明凯曾多次到北碚采风创作,这次他深入乡村,看到了北碚不同层面的建设新面貌、新成就。他动情地说:“过去很多时候只是到北碚的‘客厅’看一看,这次看到了交通变迁所带动的北碚其他地方的发展变化,确实让人很激动。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便捷的交通设施一定能助力美丽乡村走向繁荣。”万启福是真正的“老北碚”,他对北碚道路、交通的变迁如数家珍,充满了自豪。他最希望的就是能够恢复嘉陵江北碚段的水上慢船,使游客可以更好地饱览北碚的山水,体验自在北碚的深厚底蕴。
蒋登科在北碚生活了三十多年,一直视北碚为第二故乡,对北碚的交通发展深有感触。他说:“道路的畅通使北碚的城市范围扩大了许多,大山和大山之外的很多地方在过去真的可以称为荒山野岭,可如今已经是道路纵横,高楼林立。蔡家、水土,这些对老北碚人来说曾经有些遥远的地方已经成为现代化大都市的组成部分,只有穿过山、跨过江,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这座城市在保持文化底蕴、自然风光的同时所发生的令人瞠目的变化。”
据悉,参加此次活动的作家将以北碚交通建设为主题,创作一批反映北碚交通文化底蕴和交通建设成果的诗歌、散文作品。
北碚位于重庆主城西北部,是重庆进出川北的咽喉要地,交通路网密集,区位优势独特。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聚焦两江新区、自贸试验区、重庆高新区“三区”叠加功能优势,抢抓“一小时通勤圈”发展机遇,大力开展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城市品质提升工作,积极融入川渝交通一体化,加快建成主城都市区北部综合交通枢纽。
据悉,在“十三五”时期,北碚区以西山环线、东山环线等一大批“四好农村路”为重点,以“交通+乡村旅游”“交通+特色经济”“交通+历史人文”“交通+体育健身”为抓手,筑就美丽乡村交通走廊,累计投入资金10亿元,完成通畅公路642公里、通达公路321公里,惠及群众50万人,联结起30个乡村产业带;投资8。5亿元,完成278公里的干线公路路面改建和升级改造,串起16个旅游景点和30余个乡村产业基地。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更多新闻
上一篇:专访杨丽萍爱徒朱凤伟:“当舞蹈成为一种工作时,它的生命就凋零了”
上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