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5 来源:涪陵区融媒体中心
近日,涪陵区焦石镇中心小学校创造了涪陵教育史上的两个“奇迹”。
在此前全区2020年秋小学语文四年级质量抽测考试中,该校四年级学生潘哲曦出人意料地考出了49.5分(总分50分)的佳绩,为全区最高分;同时,潘哲曦所在班级和学校的语文抽测成绩在全区同类学校中亦名列前茅。
这两个“奇迹”,让涪陵教育人欣喜地看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之路上,涪陵乡村学校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提质之路显露希望之光。
涪陵区教科所组织区内名师专家送教下乡,帮助农村教师进一步提高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资料图)
改革教学出奇招
专治学生不读书
12月23日10时许,记者来到距离涪陵城区56公里的焦石镇中心小学校。此时,10岁的潘哲曦正在教室的图书角翻阅课外书籍。当记者问起她在质量抽测中考出好成绩的秘诀时,她乐呵呵地表示:“跟着老师的教学方法,换了个方式读书。”
潘哲曦口中的“换了个方式读书”源于涪陵从2016年起扎实推进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有别于以往的灌输式教学,这种新的语文课堂教学提倡从单篇精读开始,逐渐走向单篇略读和群文阅读,引导学生大量阅读整本书,培养学生思考、观察、探研世界的能力。如今,这种模式使该校形成了阅读潮流,连以往不爱学习的学生也被其深深吸引。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新模式,还让该校19000多册图书(定期更新)成为学生们个个争抢的“香馍馍”。
也许有人疑惑,这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魅力在哪里?
“举个例子,同一篇课文,以往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海绵式’,老师把知识直观地灌输给学生,扼杀了学生探究交流的欲望。可以说这种僵化、落后教学模式无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个体差异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够理想,甚至班级中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对于素质教育的深化开展产生了严重的阻碍。现在,‘造房式’的教学方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点。以我现在的课堂教学为例,通过遵照单元训练,有序组织单元整体教学;巧用课后习题制定精准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效率;用好语文链接,学会比较与统整促进融汇贯通;用好教材三位一体阅读体系,强化阅读能力;用心体验生活,激发学习兴趣;播下爱的种子,表扬促进学习这六个环节,学生们交流、探究的欲望大大提升,在课堂之外也主动学习起来。”潘哲曦的语文老师胡永玲介绍,这系列变化都源自涪陵近年来大力推进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特别是最近4年来,胡永玲紧跟小学语文“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守正创新”的教学要求,及时在课堂教学中做出改变的同时兼顾乡村学生留守儿童多、隔代教育突出的特点,采取有效利用课余时间一对一辅导学生阅读,以此帮助学生不断提升综合素养。
“从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和能力来看,这样的改变很有意义。”焦石镇中心小学校教导主任陈凯介绍,统编教材使用以来,区教科所从教材培训、教学视导、各项竞赛等对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给予针对性指导,特别是在区级、片区、学校、年级组四个层次的教研推动下,学校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手段、学生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结果反馈、课堂氛围都出现了根本性改变。
谈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长远意义,该校党支部书记、常务副校长何奇勇认为,“虽然此次抽测的结果让人振奋,但我们还需在充分掌握改革内涵的基础上,读懂用好统编教材,不断推进改革真正发挥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功效,最终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全区系统化推进教学改革
“标准”的理念正落地生根
何奇勇的观点也是涪陵近年来系统化推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之一。
据长期从事涪陵小学语文教研的区教科所教研员傅小殷介绍,为了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最终达到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目的,涪陵从2016年秋统编教材使用以来,特别是2019年全面推广使用统编教材以后,先后通过培训固基、教研引领、活动推进、试卷导向等系统化推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在培训固基环节,全区每年都开展了新教材培训及学科教学培训,区内一大批教师通过培训对统编教材在充分发挥语文教科书“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课文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最好的载体和凭借这方面有了较全面的认识。特别是“多认少写、提前阅读、注重积累及思维训练”等语文核心素养方面更是形成了共识,统一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标准”理念。
在教研引领上,涪陵区教科所副所长叶洪林介绍,区教科所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多种形式教学视导及对片区联合教研以及学校的教研活动进行精准指导,对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了纠偏矫正,对老师们存在的困惑进行了即时的答疑解惑。在疫情期间,利用涪陵小学语文教师QQ群和钉钉平台等进行多领域、多专题的网上教学研讨、专题讲座、教学分享等,更是有力地促进区域内研讨氛围的形成。
同时,涪陵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如涪陵区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群文阅读课堂教学大赛、乡村教师优质课比赛、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大比武展示活动等多级别多层次的赛课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区级——教管中心(直属学校)——学校”三级教研体系及教研团队的形成,区域内学科领头人逐渐显现,教育的软实力得到有效提升。
为了倒逼教师重视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弊端,涪陵还于2017年开始对小学语文试卷的试卷板块、试题类型、试题难度值等多方面进行了逐步改革。原来试卷中的多个板块改为了“日积月累、阅读展示、真情习作”三个板块;在试题的类型上也由生硬地考查学科知识的死记硬背,改为了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特别是在阅读试题的命制上删掉了其中的基础题,借鉴pisa阅读框架注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且在试题的设置上紧扣课标及教材训练重点,使得由易到难的阅读能力层级训练得到充分体现,基本实现了“教学考一致”。
“当前涪陵新一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中,广大小学语文老师们需致力探索的问题是如何使‘标准’的理念进一步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最终让‘标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地生根。”长期引领涪陵小学语文教研的叶洪林表示,他有理由相信,随着全区进一步系统化推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以“立德树人”为灵魂,以“语文素养”为基点的“三位一体”阅读体系和单元整体教学将逐步显示出强大的活力,类似焦石镇中心校的“奇迹”会越来越多。
□新闻延伸
如何提质争优 看看他们的方法
涪陵区2020年秋小学语文四年级质量抽测考试后,不少人心中都有几个疑惑:相较于城区学校,在师资力量、办学条件之外,生源明显处于劣势的焦石镇中心小学校是如何“突围”并有能力与城区学校一较高下的?许多人也好奇,胡永玲的教学策略和潘哲曦的学习方法有何独到之处,是否值得借鉴推广?
为此,记者进行了探访。
焦石镇中心校每周定期开展各学科教研活动
□焦石中心小学校提质奥秘
规范常规管理 全面提质增效
焦石镇中心小学校地处涪陵东南后山区,是涪陵区内典型的乡村学校。不过,有别于大家记忆中乡村学校基础设施差的刻板印象,这所在校学生达907人的乡村学校,在硬件设施上,与涪陵城区的学校相差不大。标准化的教室、崭新的体育场、齐全的功能用房、齐全的教学器材……无一不彰显着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
该校党支部书记、常务副校长何奇勇介绍,近年来,得益于全区乡村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他们学校的办学条件与城区学校差距不是很大。尤其是得益于涪陵教师队伍的强化建设,最近几年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特别大。
“要说与城区学校的最大差距,主要就是生源较差。再加上我们学校80%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隔代抚养下,学生的家庭教育这一块完全无法与城区的学生相比。”何奇勇认为,学校能克服生源的劣势,在全区2020年秋小学语文四年级质量抽测考试中考出佳绩,与区教科所的指导、学校的规范常规管理和学校教师的辛勤付出密不可分。
据了解,在涪陵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焦石镇中心小学校积极跟着区教科所的指导,及时结合学校学生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期间,学校从促进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入手,不断规范教师的教学方式,以此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优秀的品格、创新以及实践能力,这些综合能力不仅能缩小与城市学生的思想观念差距,也能发现并培养农村孩子各方面的潜能,让他们有机会与城里学生一较高下。”何奇勇说,因此,在做好教学常规管理之外,学校老师非常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常常一对一义务给学生辅导功课、指导课余活动开展等,以此不断帮助学生克服自身劣势,全面成长成才。
胡永玲在课堂上让学生分享预习批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解密胡永玲的教学策略
教授学习方法 培养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最关键的是培养学生爱读书的习惯、善于思考的习惯、喜爱文学的兴趣、善于表达的交际能力。”今年43岁的胡永玲谈及自己的教学方式时,眼中焕发着自信的光彩。
有着23年教龄的她,多年来,怀着回报家乡的心情,多次放弃入城的机会,坚守岗位用心用情育人。
“大量地阅读能让学生成长得更丰满”。胡永玲说,常年一线教学中,她逐步摸索到适合乡村学生的语文教学方法。在有序组织教学、优化课堂效率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之外,她根据区教科所的指导,重点关注学生阅读。考虑到班上50名学生大多都是留守儿童,为了督促大家学习,她每天利用午休时间和学生一起阅读,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扩宽他们的知识面,让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方法通过阅读得到及时的巩固和掌握。
学习方法之外,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也是胡永玲关注的焦点。
“在教学‘感受大自然之美’的主题时,我带领学生走进自然,去发现大自然的奇妙和美丽;在教学‘处处留心,连续观察’的主题时,我和学生们一起种大蒜,发豆芽等,一起观察,和他们一样因长势旺盛而喜,因植物枯黄而忧;在教学‘童年,美好回忆’的主题时,我带领同学们玩各种游戏,用心感受喜怒哀乐……”胡永玲说,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她还常常把语文教材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教学,以此帮助学生好好地理解课文,积累习作素材。此外,为了鼓励学生们全面发展,她还在班里评选“阅读之星”“书法之星”“写作达人”等,以此让学生在取得好成绩的体验之外获得更多的信心与快乐。
喜欢阅读的潘哲曦在学校图书室看书
□探寻潘哲曦的学习方法
专注坚持 终能尝到学习的甜头
10岁的潘哲曦是涪陵区焦石镇中心小学校四年级一班学生们公认的学习标兵。谈及学习方法,潘哲曦说,她在学习中尝到了甜头,因此学起来很轻松。
潘哲曦口中的甜头是她的语文老师胡永玲的鼓励和同学们的认可。“每次得到老师表扬,我可开心了,身边的同学也由衷地为我感到高兴,这让我很有成就感。”潘哲曦说,在表扬和认可外,得心应手地畅游在知识的海洋是她心中的另一个甜头。为了这些甜头,她会按照老师的方法和要求做好课前预习,以此跟上老师上课的节奏。同时,课堂中她会全神贯注,跟着老师的点拨开动脑筋,积极发言,在课堂互动中掌握学习的主动性。此外,放学回家后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也是她必不可少的学习环节。当然,每天闲暇、玩耍的时光里,潘哲曦还有一个学习语文的小妙招——坚持早晚各抽出半个小时的时间阅读。
“闲暇时,我很喜欢阅读,多读之后,我会尝试把阅读的内容复述一遍,也会试着用老师课堂上教的方法从不同角度思考、批注。”潘哲曦说,学习语文靠的是记忆和积累,要的是专注的毅力和恒心,她希望她的学习经验能给大家带来一定帮助,使大家共同学好语文。
更多新闻
相关新闻
涪陵区,重庆市辖下区。涪陵区地处重庆市中部、三峡库区腹地,位于长江、乌江交汇处,有渝东门户之称;经济上处于长江经济带、乌江干流开发区、武陵山扶贫开发区的结合部,带动武陵山等地经济发展。重庆市定位的中心城市,一小时经济圈核心城市,渝东南部中心城市、成渝经济区东部中心城市。
涪陵因乌江古称涪水、巴国王陵多在此而得名。春秋战国时间曾为巴国国都。秦昭王三十年(前227年)置枳县,为境内置县之始。历来为州、郡、专区、地区、地级市治所。
1998年,四川省涪陵市(地级)、万县市、黔江地区并入重庆成立直辖市,原涪陵市枳城区、李渡区合并为重庆市涪陵区。
截止2015年末,涪陵城区建成区已达62平方千米,城镇人口达到73.6万人。是乌江流域最大的城市。涪陵城区力争在2020实现双百现代化大城市。同时涪陵城区绕城高速环线已基本形成,涪陵城区轨道交通即将开工建设。
涪陵区特产主要有涪陵榨菜、涪陵红心萝卜、涪陵油醪糟等;名胜景点主要有白鹤梁、武陵山大裂谷、白鹤森林公园、大木花谷、816核工程等。城市荣誉:中国榨菜之乡、千里乌江第一城、中国绿色生态青菜头之乡、中国绿色生态龙眼之乡、重庆市级森林城市,市级文明城区、卫生城区、山水园林城区、环保模范区。